行業動態
首頁 > 行業動態
鋼貿商轉型給鋼鐵企業帶來雙重挑戰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2-06-24
“有個鋼貿企業老板轉型去賣酒了!”近來,鋼貿企業的轉型成為業內一個熱門話題。一些鋼貿企業選擇了跨界轉型,他們放棄鋼貿,退出鋼市,另辟蹊徑;另有一些鋼貿企業圍繞鋼貿主業轉型,提升鋼貿業的集中度。鋼貿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轉型方向,映射了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同時,也給鋼鐵企業帶來了雙重挑戰。
鋼貿商轉型或將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效應
《中國冶金報》記者了解到,在上海,一些鋼材交易市場入駐的鋼貿公司正在逐漸減少。有的鋼貿企業轉型開飯店、賣紅酒、搞房產、炒期貨、涉股市,有的從事金融業、文化傳媒業等。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鋼貿企業中轉向金融、物流園區建設的就有上百家之多。剩下的一些鋼貿企業盡管沒有離開鋼貿主業,但經營規模在不斷縮小,企業人員也在銳減。一家鋼貿公司董事長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公司的員工從原先的70多人裁減到20來人,鋼材加工點關了,加工設備也賣了。與之伴隨的是鋼貿企業減少向鋼廠訂貨,有的將訂貨量從每月1.5萬噸~2萬噸,減少到目前的4000噸~5000噸,有的鋼貿商甚至不從鋼廠進貨;有的鋼貿企業即便采購鋼材,也大都是用于銀行的質押貸款,再用貸款的資金炒房產、炒股票、炒期貨,鋼貿企業“空殼化”現象嚴重。
鋼貿企業是鋼鐵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目前鋼廠所生產的鋼材,至少有60%~70%是通過鋼貿企業這一流通環節銷售到終端用戶的。其存在和職能發揮對鋼鐵企業來說,具有以下有利作用:一是緩解鋼廠資金緊缺的矛盾。鋼貿企業向鋼廠訂貨,通常是先付款,后拿貨,有的鋼廠還向鋼貿商收取一定量的“押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這些資金沉淀在鋼廠,為鋼廠減輕了資金壓力。二是為鋼廠開辟銷售渠道。目前,全國從事鋼材貿易的企業有近20萬余家,僅上海地區,從事鋼鐵服務業的企業就有7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已超過800家。鋼廠的直銷功能還不足以替代鋼貿商的中端流通作用。三是有利于鋼廠排產,以銷定產。鋼貿企業向鋼廠訂貨,都是在當月底之前向鋼廠確定訂貨合同,鋼廠簽訂合同之后,掌握了下個月的銷量,便于合理安排生產,實現以銷定產。
鋼貿企業跨界轉型和“空殼化”現象的集中顯現,對于鋼廠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事實上,這一影響和損失已經顯現。如今,不少鋼廠面臨銷售困難、庫存增加、資金緊缺等重重壓力,與鋼貿企業減少或不向鋼廠訂貨直接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許多鋼廠紛紛下調出廠價格,讓價格貼近市場,正是為了吸引鋼貿企業向鋼廠訂貨,成為鋼廠的代理商。
同時,部分鋼貿企業圍繞鋼貿主業轉型,提升鋼貿業的集中度,改變散、弱、小、亂的現狀,給鋼鐵企業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例如,不少鋼貿企業結成聯盟,形成一個鋼貿群體,發揮資金、資源、渠道等優勢,與鋼廠爭奪話語權;再如,部分鋼貿企業在營銷謀略和策略、銷售方式和理念上創新,形成了多元化的鋼鐵物流發展模式,包括貿易+物流的模式、物流+金融的模式、貿易+流通加工的模式、新興的鋼鐵物流園區模式、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等。這些年,鋼貿企業在發展方向和經營模式、產權制度改革和激勵方式,以及在業態和經營方式等多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有益的積累和實踐。鋼貿企業正在逐步從鋼材貿易商向流通服務商轉變,從終端用戶需求出發,將產業鏈延伸到加工配送、個性化定制服務等。
對此,鋼廠必須充分認識到,如今的鋼貿企業已經不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鋼販子”了。隨著部分鋼貿企業的成功轉型,可能對鋼鐵企業產生利弊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應。如果鋼貿企業與鋼廠形成合力,那么將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巨大的積極效應;反之,將加劇競爭,給鋼廠帶來極大的沖擊,成為新的挑戰。
鋼鐵企業積極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在供給過剩、需求不足,處于“買方市場”的環境下,面對缺乏鋼貿商的中間作用和與鋼貿商競爭加劇的雙重挑戰,鋼鐵企業須正視現實,采取措施,不斷創新。
目前,不少鋼廠已經行動起來,采取了有效的應對舉措,其做法和經驗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完善與鋼貿企業的合作關系。在正確的決策引導下,不少鋼鐵企業從“雙贏”出發,與鋼貿企業結成“產業鏈”,發揮鋼貿企業的經營優勢,借助鋼貿商的廣闊銷售渠道,鼓勵鋼貿企業訂貨,建立忠實的合作伙伴關系,擴大鋼材銷售渠道,改變目前訂單不足、產品積壓、庫存高企、資金匱乏、效益低下的局面。
第二,不斷創新經營理念。不少鋼企加快管理創新建設,圍繞銷售指標全面提升,大力實施管理創新,積極推行風險管理,有效規避經營風險;細致研究先進鋼鐵企業營銷戰略和競爭對手的銷售策略,制定有針對性的銷售措施,不斷提升營銷水平。
第三,加快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建設。通過需求發現,確定目標客戶,鋼鐵企業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不同解決方案;不斷完善業務模式、渠道模式和組織模式,展樹品牌、優化渠道、服務客戶。
第四,科學分析市場走勢。一些鋼企準確把握市場定位,敏銳捕捉市場機遇,優化產品結構、銷售計劃管理、市場資源配置,全力增加高效產品、高專產品等高價位產品的銷售量。
第五,加強與直接使用鋼材用戶的聯系。一些鋼企積極開拓重點工程市場,進一步提高直供直銷比例,全面長期實施貿易帶動,以市場需求拉動產業升級;圍繞效益目標,堅持不懈地“深耕高端行業,開發高端客戶,全面提升產品結構”,突出結構優化,提升創效水平和核心競爭能力。
第六,拓展高端市場。一些鋼企積極研究客戶需求,跟蹤市場變化,挖掘大工程、大項目市場潛力,積極開拓高端市場,加強重點工程跟蹤、開拓力度,在管線、橋梁、海洋工程、高層建筑等領域用鋼實現突破;深化同煤機行業、造船行業的合作,提升E級鋼板、高強鋼板比例;積極打造全新的營銷體系,例如區域分公司+加工配送中心,將加工線建到客戶“家門口”,或大客戶+中小型高端直供戶,抱住“大西瓜”撿起“金芝麻”。
第七,加強營銷隊伍建設。有的鋼企以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嚴要求、重實效為總體目標,建立一支“鐵軍式”營銷團隊,實行首問負責制,嚴格執行復命制,加強職工業務培訓,提高營銷和客戶服務能力;增強銷售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強化廉政建設,完善工作制度,杜絕不廉潔行為;深化文化導入,探索營銷文化建設,營造和諧銷售氛圍;力爭做到不丟失一寸目標市場,不放棄一分與客戶共有的價值利益,不傷害一點與客戶的合作之心。
第八,加強新產品銷售和研發力量。有的鋼企致力于利用產銷研一體化平臺,制訂新產品公關方案,加大新產品市場開拓力度,以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產品和客戶為突破口,擴大產品知名度,增加批量大、技術高、產品效益好的新產品的銷售。作者: 中國冶金報首席記者 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