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首頁 > 行業動態
青島港鐵礦石壓庫風波調查:造成多米諾效應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2-06-24
一條“青島港鐵礦石積壓上千萬噸,被迫拆辦公樓騰場地”的新聞,將青島港推上了風口浪尖,使其成為我國鋼鐵業遭遇“嚴冬”的例證。近日,記者在青島調查發現,鋼鐵業的萎靡已經波及鐵礦石產業。
探訪
青島港鐵礦石積壓?
青島港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港之一。6月12日下午,青島港前灣港區。鐵礦石碼頭的方向,不時傳來貨輪悠長的汽笛聲。從貨輪上卸下的褐色、灰色鐵礦粉,通過運輸帶傳送到堆場后,被平整成一座座小山,靜靜等候運往各地的鋼廠。“等候”的時間各不相同。一位剛剛走出堆場的工人,指著100多米外的褐色鐵礦石堆說:“有的鐵礦石在港區存一個月就運走,有的能放上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堆放需要成本,如果超過免費堆存期,一噸鐵礦石堆放一天的費用是一毛錢。
是否存在鐵礦石積壓?青島港在給市政府辦公廳的一份說明材料中稱:“截至5月31日,青島港鐵礦石港存量為1571萬噸,比2011年底存量1661萬噸減少90萬噸,處于正常水平,不存在積壓現象。”
事實上,1571萬噸的存量也并非小數目。青島港鐵礦石庫存量的歷史最高值出現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由于各大鋼廠紛紛減產,鐵礦石庫存量達到1690萬噸。“那個時候,為了騰地方堆放鐵礦石,把一棟三層辦公樓拆了。”上述青島港人士說。
由于進口增加,需求卻減少,從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的鐵礦石港口庫存始終處于高位,但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從青島港的數字看也是如此。2011年底鐵礦石庫存量1661萬噸,逼近歷史峰值。截至今年5月31日,庫存量已回落至1571萬噸。
影響
積壓造成“多米諾”效應
如同“多米諾效應”,鋼鐵減產導致的鐵礦石降溫,已經影響到貿易、貨運、造船業等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由于中國、歐洲等地鋼廠大幅減產,鋼材價格暴跌,去年9月以后國際鐵礦石價格開始大幅跳水,并持續走低。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價格一個月內跌幅達到50美元左右。
世紀瑞豐是青島最大的民營鐵礦石貿易商之一。其董事長劉毓崑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去年兩船貨凈虧了1個多億,最近兩個月,世紀瑞豐的鐵礦石業績較2011年下滑了一半以上,且最近兩個月因為從巴西訂的鐵礦石價格下滑,再次被套牢。
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套牢”幾乎是貿易商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過去,鐵礦石市場每年都有好幾輪波動,公司才能通過貿易賺差價。今年價格一直很低迷,看不到向上走的苗頭,幾乎所有公司都不敢囤貨了,怕被套牢。如果繼續下去,生意很難做了。”一家中等規模貿易公司的白經理說。
白經理過去從來不愁銷售的問題,各地鋼廠經常求他幫忙進口鐵礦石,現在,角色的地位轉換了。大約從今年2月起,鋼廠訂單減少,過去忙的時候每天處理三單合同,現在經常一周也沒有合同。他去登門拜訪也沒用,特別是小鋼廠,不是檢修就是已經停產。
他手下業務員的薪酬因此銳減,過去銷售旺季每月光提成就能達到兩三萬元,現在只能領兩千多元的底薪。
貿易商是鋼廠和鐵礦石生產者之間的中介,貨代公司則是鐵礦石貨主與航運企業之間的中介。貨代公司可感知鐵礦石給航運業帶來的冷暖。
記者走進青島港附近的一家貨代公司,8個工位中有一半空著。公司銷售代表小文說,從去年10月開始訂單減少,老板把幾名拉不到訂單的員工炒掉了。小文稱,在這行找工作越來越難,因為大部分貨代公司生意不好,不再招工。
日子同樣不好過的還有負責辦理船舶有關營運業務的船代公司。據了解,2011年年初青島取得資質的船代企業還有 131家,而到今年年初只有 106家取得了資質。
去年,因為全球航運業陷入低谷,中國多家航運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其中,中國遠洋去年全年巨虧104.49億元,今年一季度再次巨虧26.95億元。鐵礦石貿易的萎靡,讓很多航運企業雪上加霜,同時催旺了拆船市場。
對策
轉型、轉行
對抗“寒流”
有很多原本從事鐵礦石生意的公司,正在尋求轉型或者干脆轉行。
“手里的所有鐵礦石都清空了,公司要調整方向,轉做貿易代理,賺代理費,不再直接接手國外鐵礦石貿易了。”青島明楠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利明預測,三年內鋼鐵行業將持續低迷,鐵礦石行業很難有盈利的空間。
白經理和幾個合伙人注冊了好幾個公司,有貿易公司、船代公司、航運公司等。他們的經營原則是,哪個行業容易賺錢,就重點做哪個公司。白經理覺得鐵礦石生意的融資成本太大,有一次為了一批貨投入2000萬元,周轉40天,最后只凈賺20多萬元。他準備暫時放下做鐵礦石的貿易公司,把精力放在航運公司上。
貨代、船運等公司也在尋找出路。小文記得,今年4月公司開會,老板第一次足足講了一下午,說公司能否繼續存活就看接下來的三個月了。如今,這家小公司開始重點經營煤炭等其他大宗商品的貨代生意,以對抗鐵礦石行業的“寒流”。
背景
鋼鐵行業出現
12年來首次虧損
4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201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我國鋼材市場需求減弱、價格低位徘徊、成本居高不下、整個行業經濟效益下滑,鋼鐵行業出現全面虧損。這是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整個行業的虧損。
受房地產等行業的影響,鋼鐵需求萎縮,部分鋼廠停產或減產。鋼鐵產量下降直接影響了兩種主要煉鋼用的大宗商品的需求——鐵礦石和焦煤。
去年9月開始,進口鐵礦石價格“跳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5月鐵礦石進口價格延續下跌態勢,鐵礦石進口均價為每噸138.4美元,下跌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