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首頁 > 行業動態
推廣高強鋼筋重在“進”、“退”之間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2-07-18
6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就《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2012年修訂)》征求意見,明確提出從2013年起嚴禁生產Ⅰ級、Ⅱ級螺紋鋼等落后產能產品。這是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及產品,推廣高強鋼筋、減量化用鋼,實施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落后鋼筋停止生產和退出市場的過程中,如何做好高強鋼筋大量進入的銜接工作?筆者認為,在“退”和“進”的銜接過程中,把好“三道關”和做好“四項工作”是關鍵環節。
據統計,2011年我國鋼筋總產量為1.540億噸,占8.813億噸鋼材總產量的17%以上,其中Ⅰ級螺紋鋼占比很小,現在已經很少有鋼廠生產;Ⅱ級螺紋鋼占螺紋鋼產量的1/2左右,約7700萬余噸。令如此數量的落后產品停止生產、退出市場,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因此要把好“三道關”。
首先是把好生產關。Ⅱ級螺紋鋼目前主要產自中小型鋼企,其中民營企業占相當的比重。這類企業由于裝備條件和人員素質限制,轉產高強鋼筋存在不少困難。我國建筑鋼材實行許可證制度,屆時可通過行政手段吊銷落后企業的許可證。但由于Ⅱ級螺紋鋼價格相對便宜,在農村小城鎮、中小型水利設施和民房等建設領域需求比較大,短時間內客觀存在需求,能夠給上述難以順利轉產的企業提供生產和生存空間,導致違規生產、違規銷售等問題。因此,把好生產關應該注意通過許可證制度控制生產,同時盡早引導和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企業轉產其他產品,進而保證淘汰Ⅱ級螺紋鋼工作順利推進。
其次是把好流通關。有關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及早下手,對鋼貿商宣傳相關政策信息,令其有充足時間做好轉型銷售高強鋼筋或其他產品的思想、客戶、貨源和資金等準備工作,幫助鋼貿商按政策要求快速退出落后鋼筋流通領域。同時,在政策正式施行后,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對中小城市或偏遠地區鋼材市場更應嚴格監管,因為此類城市或地區的鋼材市場正是與農村低端需求直接對接的關口。
再次是把好需求關。今年以來,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對采用高強鋼筋做出一系列部署,但是在工業和民用建筑工地上Ⅱ級螺紋鋼仍遍地可見。因此,應從設計方面入手,嚴格執行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從源頭把住需求關。
在把好落后鋼筋停產和退出市場的“三道關”的同時,還要做好高強鋼筋進入市場滿足需求的“四項工作”。
一是供應工作。7700萬余噸Ⅱ級螺紋鋼停產退市,將產生較大的供應缺口。若按HRB400或HRB400E最低平均節約用鋼12%計算,減量用鋼為924萬噸,則供應缺口約為6776萬噸。如此大的缺口能否快速補上,對鋼鐵行業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二是不斷建立和完善高強鋼筋質量保證體系。目前,在相當一部分企業里,高強鋼筋仍被列為批量生產的品種鋼范疇,尚未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因此,應該抓緊時間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為高強鋼筋提供工藝技術和質量制度的支撐。
三是做好售后服務工作。目前,高強鋼筋售后服務工作參差不齊、良莠混雜。改進和加強售后服務工作,將成為高強鋼筋滿足用戶需求的關鍵環節。
四是做好高強鋼筋的深加工及物流配送,向建筑施工領域延伸產業鏈。目前,我國Ⅲ級螺紋鋼市場化深加工及物流配送還很落后,市場加工量不足10%,同時存在市場前景大與加工配送落后的矛盾、鋼筋加工產業尚待培育與產品無序競爭的矛盾、加工技術落后與產品質量的矛盾等問題。因此,鋼企應該將落后鋼筋停產退市視為一種市場機遇,把發展高強鋼筋深加工與配送業務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新布局市場和客戶群,為企業破險脫困尋找突破口。作者: 柳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