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丁根:從鋼材產量變化看國內經濟調整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5-07-09
鋼產量的變化猶如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通常,如果經濟形勢大好,則鋼鐵生產勢頭紅火;反之,如果經濟形勢低迷、惡化,那么鋼鐵生產勢頭也隨之減弱、衰退。而反映鋼鐵生產狀況的主要經濟指標就是鋼產量(包括鋼材產量)、鋼材價格等。2015年5月份,我國生產粗鋼6995.3萬噸,鋼材統計產量(含二次加工及多次加工產量)為9847.9萬噸,不計中間產量的最終鋼材實物量大約為6575.6萬噸(按照94%成材率計算)。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7%,日均環比下降1.8%;鋼材統計產量同比增長2.1%,日均環比下降1.2%。鋼產量(或者鋼材產量)下降意味著生產節奏放緩和產能利用率降低,這正好反映了當前經濟增長減速、市場需求不足的低迷形勢。然而,對于不同的鋼材品種,其產量的變化卻是有升有降,而并非一律在減少。那么,到底是哪些產品的產量在增加、哪些產品的產量在減少呢?增加或者減少的幅度是多大呢?等等。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5月份國內鋼材產量的變化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試圖從中窺探出國內經濟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根據新近出爐的《2015年5月全國主要冶金產品產量統計》表提供的數據,5月份,我國鋼材產品產量最多的品種是鋼筋1764.7萬噸、盤條(線材)1333.5萬噸和中厚寬鋼帶1041.9萬噸,產量都在1000萬噸以上。產量在500~1000萬噸的鋼材品種包括棒材、熱軋窄帶鋼、焊接鋼管和中小型型鋼;產量在200~500萬噸的鋼材品種包括鍍層板帶、熱軋薄寬鋼帶、中板、冷軋薄寬鋼帶、冷軋薄板、無縫鋼管和厚鋼板;冷軋窄帶鋼和大型型鋼的產量都在120萬噸左右;而電工鋼板帶、涂層板帶、熱軋薄板和特厚板等高技術含量板材產品的產量都在70萬噸左右;鐵道用鋼材(含重軌、輕軌等)的產量略低于50萬噸。此外,還有300余萬噸其他鋼材。這些數據表明,5月份以建筑鋼材為主體的技術含量較低的長材類產品的比重仍然居高不下,而以高檔板材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卻相對較小。它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尤其是建筑行業投資萎縮嚴重,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1.8個百分點,而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僅增長0.5%。同時,在資金利用方面的困難也在加大,前5個月國內貸款同比下降6.3%,利用外資的同比降幅則更是高達26.1%。
哪些產品的產量在增加、哪些產品的產量在減少?從同比情況來看,熱軋薄板、冷軋薄板、鍍層板帶、涂層板帶、電工鋼板帶、熱軋窄鋼帶、冷軋窄鋼帶、熱軋薄寬鋼帶、冷軋薄寬鋼帶、中厚寬鋼帶、焊接鋼管、特厚板、厚鋼板、中板、中小型型鋼及大型型鋼等大部分品種的鋼材產量都比去年5月份有所增加,而只有輕軌、重軌、無縫管、棒材、盤條(線材)及鋼筋等小部分品種的鋼材產量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鋼材產量增加或者減少的幅度是多大?經過對有關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我們發現熱軋薄板、焊接鋼管、熱軋窄鋼帶、特厚板及鍍層板帶的產量同比增長幅度均達到10%以上,其增長率在11%~18%之間;冷軋薄板、電工鋼板帶、冷軋窄鋼帶、熱軋薄寬鋼帶和冷軋薄寬鋼帶的產量同比增長幅度在6%~10%之間;中板產量同比增長3.1%;中小型型鋼、厚鋼板、大型型鋼及中厚寬鋼帶的產量同比增長幅度在1%~2%之間,而涂層板帶的產量同比僅增長0.1%。從增加量來看,焊接鋼管與熱軋窄鋼帶的產量均比去年5月份增加70多萬噸;鍍層板帶產量同比增加將近50萬噸,冷軋薄板產量同比增加大約30萬噸,熱軋薄寬鋼帶和冷軋薄寬鋼帶的產量同比都增加20多萬噸;中板產量同比增加約12萬噸;冷軋窄鋼帶、特厚板、電工鋼板帶、厚鋼板及中小型型鋼和大型型鋼的產量同比增加量在1萬噸至10萬噸之間;而涂層板帶的同比增加量僅0.1萬噸;其他鋼材產量同比合計增加10多萬噸。
輕軌、重軌、無縫管、棒材、盤條(線材)及鋼筋等品種的產量同比均有所減少。其中,輕軌產量下降幅度最大,達到24.3%;其次是無縫鋼管,降幅約10%;重軌、棒材、盤條(線材)及鋼筋產量的下降幅度在2%~8%之間。從具體數量上來看,棒材、鋼筋及盤條(線材)等建筑鋼材的產量減少都在40~50萬噸之間;無縫鋼管產量減少26.1萬噸,鐵道用鋼材產量減少7.1萬噸(其中重軌與輕軌的產量分別減少2.9萬噸和2.6萬噸)。
從環比情況來看,5月份鋼材日均產量比4月份減少3.7萬噸,增長率為-1.2%。也就是說,大部分鋼材品種的生產節奏在減慢,日均產量環比下降,幅度多在1%~6%之間。即使是重復材的生產,其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外購國內鋼材平均每日減少1.4萬噸,下降2.6個百分點。而只有重軌的日均產量增長最快,環比增長率高達12.3%。很明顯,這是由于國家近段時間來大量增加鐵路項目投資所產生的效應。此外,中板日均產量環比增長9.5%,電工鋼板帶、涂層板帶、鍍層板帶、厚鋼板、冷軋薄寬鋼帶、冷軋窄鋼帶及中厚寬鋼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品種的鋼材日均產量環比也都出現了一定的增長(幅度多在2%~6%之間)。這說明國內鋼鐵企業正在努力適應經濟新形勢,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生產具有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而逐漸減少缺乏競爭力的傳統產品。但是,調整的力度還不夠大,步伐也不夠快。
通過對5月份國內鋼材產量變化情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窺見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以及經濟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隨著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嚴重放緩,傳統的建筑鋼材產量不得不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快速下降,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下游用戶行業投資與生產的增長速度嚴重收縮,鋼材消費水平明顯下降。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鋼鐵行業亟需改變現狀,努力做到:“瘦身”——消腫減負;“修煉”——強身健體;“重構”——結構創新;“跨越”——轉型發展。很顯然,我國鋼材產品的結構調整乃至整個鋼鐵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