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鋼鐵物流相關信息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5-12-07
阿里巴巴入局五礦發展 鋼鐵電商或現三足鼎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阿里巴巴的商業版圖延伸到了鋼鐵業。11月27日,中國五礦旗下五礦發展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企業阿里投創聯合宣布,雙方達成協議共同向五礦發展下屬子公司五礦電商進行增資,共同打造鋼鐵交易B2B平臺,雙方將擇期舉行正式簽約儀式。
這一合作,多少會讓鋼鐵電商大佬們增加一絲憂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方面,當前我國大大小小的鋼鐵電商已有200多家,目前尚處在燒錢階段,將來可能會有行業的整合洗牌。另一方面,當前較大的鋼鐵電商中,寶鋼集團下屬的歐冶云商、五礦發展下屬的鑫益聯以及上海鋼聯,分別被視為鋼廠電商平臺、鋼貿商的電商平臺,以及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代表。在安信證券的一份報告看來,未來鋼鐵電商或將呈現“三國演義”的格局。
分析師張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阿里的入局,能夠為鋼鐵電商尋路提供一些經驗,但是畢竟鋼鐵電商和其他生活日用品電商不同,鋼鐵電商的發展方式有待探索。”
· 阿里探路大宗商品電商
在鋼鐵行業持續低迷之際,互聯網+鋼鐵的電商平臺卻在快速增長。目前鋼鐵電商平臺已經達到200多家。張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電商平臺正在改變鋼鐵企業的運營模式,“現在客戶通過電商平臺提交訂單,鋼廠投產計劃能更有針對性,滿足終端用戶所需的個性化需求。現在鋼鐵直供比例也持續增加,減少了許多流通環節。”
記者注意到,自2012年以來,鋼鐵流通環節中的鋼貿商大量減少,其中一些轉型做起了鋼鐵電商平臺。五礦發展自2014年起涉足鋼鐵電商行業,旗下子公司五礦電商運營的鑫益聯主要從事掛牌交易、金融協同、銷售專區和商情資訊等業務。
五礦發展的公告稱,引進外部投資者阿里創投,是為借助互聯網領域先進技術、推動電商平臺的跨越式發展。雙方此番合作定位于打造業內具有領先競爭力的鋼鐵交易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各類電商支持。
中國五礦官網文章分析,阿里巴巴在大數據、電商平臺和互聯網產品技術上擁有巨大優勢,在下游終端買家資源積累上,有目前B2B領域獨有的市場基礎。五礦發展擁有遍布全球的200多個營銷和物流網點和符合鋼鐵行業特色的金融、物流、加工體系。因而這被視為強強聯合。
但張琳分析稱,鋼鐵等大宗商品搬到線上運營,仍然需要有效解決鋼鐵物流、供應鏈金融、線上線下整合等一系列難題,目前沒有任何成熟成功的模式可以模仿,即使阿里入局,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摸索。
· 鋼鐵電商前景空間巨大
通過改變銷售方式、降低運營成本,鋼鐵電商平臺正成為鋼鐵產業的救命稻草之一。據統計,2014年全國鋼鐵電商平臺交易量占總交易量約10%。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說:“現有電商平臺覆蓋通用型鋼材4億噸左右的市場預期容量,但目前電商解決了1億噸左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盡管被業界看好,但依然難掩目前鋼鐵電商不賺錢的窘境。例如,上海鋼聯已連續三個季度虧損。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0.6億元,同比增長451.77%,虧損1.8億元。此外,五礦發展今年也處于虧損之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鋼鐵電商平臺還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200多家電商競爭激烈,企業分散,大量重復建設鋼鐵電商平臺亦不可取。
沙鋼玖隆鋼鐵副總經理倪凡曾表示,隨著鋼廠接下來的逐漸合并,未來一兩年內鋼鐵電商的合并將不可避免。安信證券研報認為,鋼鐵電商的最終格局很可能是“三國演義”。寶鋼集團下屬的歐冶云商、五礦發展下屬的鑫益聯以及上海鋼聯,分別被視為鋼廠電商平臺、鋼貿商的電商平臺,以及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代表。
張琳告訴記者,“在鋼鐵電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況下,阿里的電子商務運營經驗可能為行來帶來新經驗。這可能也會為五礦的電商平臺增加一些競爭力。”但是,張琳也認為,阿里畢竟以擅長生活日用品的電子商務起家,這和鋼鐵這一細分市場的垂直電商相比還是有些不同。未來能夠將鋼材的交易、結算、倉儲物流、供應鏈融資等線上線下協調統一的電商平臺才最具競爭力。
“造城運動”能否提振鋼市?
(來源:中國冶金報)
據筆者了解,目前,規劃建設的城際鐵路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長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成渝經濟區、關中城市群、海峽西岸經濟區以及呼包鄂地區、北部灣地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滇中地區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及將要開始規劃、建設的高鐵新城有70余座,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而隨著交通部下放軌道交通審批權,地鐵等軌道交通也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據統計,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后批復了濟南、南寧、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京、長春、武漢、北京、天津、深圳共11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近期建設或調整規劃,總投資高達9530.9億元。
對于苦于沒有需求的鋼鐵市場而言,這顯然是個利好的消息。今年以來,中國鐵路投資就一直處于熱浪當中,預計2015年全年投資將達到8088億元,而據相關機構測算,到2018年,我國鐵路的投資額至少還需要3萬億元。按照慣例,鐵路每萬元投資可以帶動鋼材消費0.32噸,那么,3萬億元的投資至少可以拉動近1億噸的鋼材消費。同時,在新城的建設過程中,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會帶來可觀的鋼材需求。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對于鋼鐵行業和鋼材市場而言,起碼從賬面上來看,正在興起的“高鐵新城運動”是個利好。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筆者認為,這種宏觀層面上的利好對今后鋼市的提振作用有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論是高鐵還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由于所需的鋼材在材質等方面要求較高(例如軌道用鋼),因此,采購范圍相對較小,大多數訂單集中在少數鋼企手中。此外,作為政府層面的項目,高鐵和新城建設在采購上由于自身的資金壓力,更多時候需要供貨方墊資來完成,等項目完成之后再進行具體結算,往往需要耗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沒有實力的鋼貿企業和鋼廠是很難支撐到最后的。因此,這些需求只會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很難真正投放到整個鋼市當中,也無法在鋼市中兌現成看得見的利好需求。對于廣大廠商而言,很難從中獲利,自然談不上對整個鋼市的拉動作用。
第二,就需求的釋放節奏來看,盡管“高鐵新城運動”背后蘊藏著可觀的需求,但由于地方債務危機和資金的壓力,項目的開工率必然會大打折扣,需求很難得到集中釋放,更多時候會以細水長流的節奏釋放,和當前鋼鐵行業巨大的產能和資源供給能力相比,這種涓涓細流式的需求釋放很快就會淹沒在供給的汪洋大海當中。因此,對鋼市的提振作用也很有限。
第三,3年近1億噸的鋼材消費看似數額巨大,但是和中國鋼材7億多噸的產能相比,顯然還是杯水車薪,因此,很難改變當前鋼市供強需弱的基本格局,也很難帶動鋼市走出困境。對于鋼市而言,當前迫切需要做的是減量化發展,有效地控制產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是當務之急。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未來,“高鐵新城化”很可能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在這個趨勢當中,對于鋼市而言,除了能對廠商的心理有所提振外,很難消化掉當前鋼市過剩的資源供給,實際利好有限。因此,對于身處鋼市的廠商而言,與其坐等宏觀層面的拯救,不如提早調整產業結構,從規模擴張向提升競爭力方向轉型。
鋼鐵業“十三五”發展三大主線透視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多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說已經過去的三年是鋼鐵業“冬天”的話,“十三五”將是我國鋼鐵產能過剩最嚴重、企業最困難的時期,也是轉型升級壓力最大的時期,即真正的“嚴冬”時期。
“鋼鐵業正在進入嚴冬。”在10月底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鋼鐵年會上,寶鋼董事長徐樂江的發言,道出了行業的真實處境。
統計數據證明了這一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粗鋼產量6.1億噸,同比下降2.14%;表觀消費量則同比下降5.82%,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8.65%。粗鋼產量下降在我國鋼鐵發展史上是罕見的,這說明2014年很可能是我國鋼鐵業進入峰值區的標志。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粗鋼產量達到峰值以后,將在峰值附近波動,一定時期以后呈現下降趨勢。
“嚴冬”時期,鋼鐵業發展將遵循什么樣的軌跡?業內人士分析,有三大比較明晰的主線值得關注:
首當其沖的是去產能化。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是8.23億噸,按照以往GDP增長與鋼鐵消費強度的關系測算,“十三五”末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9億噸以上,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指出,由于GDP構成中投資的比重不斷下滑,以及隨著技術進步,用鋼減量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國的鋼材消費強度不斷降低。2005年萬元GDP消耗鋼材200多公斤,到2014年只有110公斤,平均每年降低12公斤。考慮經濟新常態的因素,“十三五”末這一指標將降到20—30公斤。
“中國鋼鐵消費的高點在8億噸左右,樂觀點估計,我們現在的產能多了1/4。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消費量預計在6億噸左右,悲觀點估計,產能可能多了1/2。”寶鋼副總經理周竹平近期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主辦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
由此看來,去產能化是鋼鐵業“十三五”的主要任務。由于去產能的速度趕不上鋼鐵需求下降的速度,“十三五”期間鋼鐵過剩局面不可能有根本改善,鋼鐵行業將維持低盈利的水平,部分長期虧損、資金鏈緊張的低效企業將因此出局。
其次是補齊環保欠賬和實現綠色發展。近年來,盡管我國鋼鐵行業的環保水平不斷上升,但二氧化硫、煙粉塵等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在全國工業行業中所占比例卻呈現擴大態勢,分別從2005年的7.2%和11.6%,擴大至2013年的13.9%和18.9%,對環境帶來的負效應加大。
中鋼協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由于地區差異、技術裝備水平差異、環保理念差異等因素,中鋼協統計的會員企業中,落后企業噸鋼排放量達到先進企業的十倍。在噸鋼環保成本上,優秀企業比落后企業多出近百元。如果提高環保成本,很多鋼廠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中鋼協近期表示,部分鋼廠前期環保欠賬較多,勢必成為環保部門重點監督檢查的對象,而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環保一票否決制將逐步成為“新常態”,鋼鐵企業應對新環保法給予足夠重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加大環保資金、設施、技術等方面的投入,確保不踩“紅線”,不越“雷池”。
從這個角度看,環保最終將成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地區,一些鋼鐵企業將因環保不達標被迫關停。以節能求效益、環保求生存將成為“十三五”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主題。
最后是擁抱互聯網和多元化發展。考慮到鋼鐵主業的低盈利將維持較長時間,對鋼鐵企業來說,圍繞主業發展多元產業或涉足新興產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是大勢所趨。
李新創指出,國際經驗表明,發展多元產業已經成為鋼鐵企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由產品競爭力向產業鏈競爭力邁進的必然趨勢。優秀鋼鐵企業的多元化已不再是“三產”“服務公司”“安置再就業”的概念,而呈現出專業化、規模化的特點。
在多元化的過程中,擁抱互聯網是一個重要方向。如寶鋼就選擇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鋼鐵服務平臺。今年2月份成立、注冊資本高達20億元的歐冶云商,內設電商、物流、金融、數據和材料五個子平臺,吸引全國多個鋼廠的產品在此平臺上進行銷售。“互聯網+鋼鐵”,成為寶鋼逆境突圍和轉型升級的標志之作。
此外,不少鋼鐵企業還積極開展鋼材下游深加工項目,如武鋼就收購了蒂森克虜伯的全球激光拼焊業務;或積極投入國家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馬鋼就組建節能環保科技公司,從事煙塵治理、工業污水處理、資源綜合利用等環保業務。
天物大宗探路:站在在線供應鏈金融的風口
(來源:中國冶金報)
2015年是中國經濟變革的一年,“互聯網+”的提出,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沃土,也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在B2B電子商務取得突破性發展,傳統企業紛紛轉戰電子商務的潮流推動下,在傳統企業的供應鏈競爭意識和銀行的供應鏈服務意識逐漸蘇醒的背景下,供應鏈管理信息化和供應鏈電子商務化的進程日益加速,商業銀行開始積極探尋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新模式,為廣大“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帶來了福音。
“資金流對于鋼企來說,如同血液一般重要。我們雖然平常說在做電商,但實際上最終還是回歸到金融的本質,畢竟融資是這個行業的剛需。在當前大宗商品行業信用體系坍塌、融資通道不暢的大環境下,我們以金融、物流、交易、大數據為支撐,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打造專業化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通過電子商務,完成從傳統貿易商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的轉型。”11月25日,天物大宗業務中心副經理、市場部信息部經理博科多在由中國電子商務創新推進聯盟牽頭組織的2015年全國電子商務創新推進大會上,對天物大宗近年來在在線供應鏈金融領域做出的探索和創新進行了闡述。
· 探路供應鏈金融
2012年-2014年,由大宗商品引發的一系列騙貸行為,給整個銀行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此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停止了對鐵礦石、銅、鋁等大宗商品的信用證貿易融資業務,大宗商品融資陷入困局。為解決融資難問題,金融機構在大宗商品領域開展了傳統的非在線供應鏈金融,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價格下跌導致的貨物跌價風險、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通道不暢、大宗商品行業信用體系坍塌導致的監管風險。其中,監管風險,也就是信用風險,是所有風險中爆發力最大的。“前兩天在上海,有押鋼卷的,鋼卷敲開后,里面都是水泥,還有押煤炭的,表面覆蓋一層煤炭,下面全是土。”提起市場上花樣繁多的種種騙術,博科多滿是無奈。
天物大宗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與銀行、物流、技術服務商、第三方信息企業展開合作,開啟了大宗商品在線供應鏈金融的探索之旅。
供應鏈金融是依托核心企業,整合商流和資金流,將單個企業不可控風險轉化為可與核心企業結合的可控風險,從而形成一種安全高效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的重點是能找到一個核心企業,從而借用核心企業的授信,將資金融入到上下游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可實現多方共贏,銀行留住了大客戶,也拉住了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得以解決;大型核心企業提升了供應鏈管理水平,競爭能力得以增強。而互聯網的應用,則使得傳統供應鏈金融和核心企業之間的信息更加透明,效率更高,風險更可控。
· 四大因素打造閉合生態圈
博科多表示,要實現供應鏈集成服務的O2O閉環,需要四大關鍵因素。首先是渠道,大宗商品的在線供應鏈金融必須有一個核心供應商,承擔買賣職責,只有具備深厚的貿易背景,貿易布點遍布全國的優秀企業,如寶鋼歐冶、五礦鑫益聯、天物大宗等,才能真正開展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第二是物流,企業要具備能看住貨、管好貨的實力,并同時掌握先進的物流技術。“目前,我們正在研究三維掃描技術,通過該項技術,銀行可對大宗商品包括的一些散貨(鐵礦石、煤炭等)進行三維掃描,測算出其體積和質量,并在這些數值發生變動時,及時得到信息反饋,大大降低了銀行可能承擔的貨物減損的風險。”博科多介紹說。第三是信息,要保證銀行對價格的實時監控。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來回波動,在價格一路下跌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融資方將貨物還給銀行的情況,因此,銀行要提前對價格進行監控,以便及時做出反應。目前,天物大宗平臺提供每日供價服務,幫助銀行進行無負債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價格監控的作用。第四是技術,技術是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關鍵,也是在線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商流指的是在線合同需要利用到的在線簽章等先進技術,資金流技術指天物大宗跟銀行合作的包括在線支付、在線融資在內的一些關鍵技術。與生活資料相比,當前國內生產資料在線支付技術相對落后,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領域,還有很多瓶頸的制約,在鋼鐵電商“星火燎原”的當下,相關技術的發展也迫在眉睫。
“目前,國內的供應鏈金融是以物流為基礎的,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則以信用為基礎。未來,我們將基于大數據,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并根據信用評級,為客戶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這是目前天物大宗正在致力研究的一個方向。”博科多說。
· 多元化交易模式滿足產業鏈不同需求
淘寶、京東等以賣方為主的生活資料交易平臺,實行的是賣方掛牌,買方交易的模式。與此不同,大宗商品的價格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不由單方強勢主導,經常是以招投標的形式、由買方主導,買賣雙方商議后決定的。
天物大宗針對大宗商品的行業特性,主打多元化服務,為供應鏈上從原材料采購,到產成品銷售的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交易模式服務。
比如,天物大宗根據鋼鐵行業的需求與特性,推出“鋼鐵頻道”,憑借天物多年來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積累的上下游渠道優勢,聯合本鋼、鞍鋼、首鋼等大型鋼鐵生產廠商,將一手鋼廠直銷資源轉移至線上,從源頭上集中采購,兼具規模和價格兩方面優勢,幫助鋼廠解決銷售難題。
此外,天物大宗還為客戶提供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與多家銀行的系統對接,打造“線上金融產品超市”。
基于跟銀行的合作,目前,天物大宗開發出的4款產品分別是倉單融資、合同融資、訂貨融資、應收款保理,這是目前我國大宗商品在線供應鏈金融最主流、最先進的4種模式。
金融服務的優勢包括:降低企業授信門檻,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全流程線上融資,簡單高效;隨借隨還,按日計息,方便快捷;減少環節,模式化運作,融資成本低。但所有這些優勢仍受制于銀行傳統的金融體系,未來,非銀行機構也會參與進來,天物大宗還會研究自己的風控體系,對接非銀行機構、P2P機構等。
博科多介紹說,天物大宗在金融領域所做的創新主要是利用數據優勢,產生客戶信息數據庫,通過管理交易數據,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并進一步細分客戶交易習慣,以此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物流仍是在線供應鏈金融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節點。天物大宗建立了一套系統、完善的物流倉儲網絡和物流風險控制系統,為其電子商務平臺的網絡融資和現貨交易提供物流監管服務。
同時,天物大宗還建立了一個遍布全國重點地區的、多品種的完整物流網絡,提供倉儲、加工配送、貨物監管等服務。據悉,今后,該物流網絡將作為天物大宗的協議交割倉庫為廣大平臺會員提供服務。
信息方面,天物大宗從市場行情、價格指數、大數據3個方面著手,為客戶提供分析。其中,市場行情分析不僅呈現大宗商品市場的最新動態,而且基于科學的理論和多年的貿易實踐經驗,對市場未來變動趨勢進行準確的預判。價格指數分析提供平臺自主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價格指數。大數據分析可對客戶交易習慣進行細分,并評定其信用等級,構建大宗商品供應鏈信用體系。
博科多強調,開展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需要金融機構、電商平臺、上下游客戶共同參與進行,應將風險控制置于首要位置。要找到有真實貿易背景、有貨物監管能力、有價格監控體系、有貨物處置能力的平臺開展合作。未來,聚合優勢、合作共贏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天物大宗將始終秉承“開放、創新、共享、誠信”的企業理念,與多方合作,一同打造共贏生態圈,為鋼鐵產業的發展尋求新的方向。
最后,博科多指出,供應鏈金融的大風勢頭很猛,企業身處風口,不可被吹昏頭,還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把互聯網作為輔助工具,抓住企業的核心。“風來了,還須認清方向。風來了,唯有努力生存。”
(編輯 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