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打造智慧化倉儲物流運營生態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20-06-29
寶鋼股份寶山基地產成品智能倉庫(二期)經歷研發孕育、設計初創、試行投用等一系列環節后,于近日正式投產。
智能倉庫(二期)是寶鋼股份運輸部“TransBrain”智慧物流中的關鍵成果,實現了船庫港機少人化、產成品物流智能倉庫、無人重載框架車、車輛智能調度等系列項目的協同聯動,徹底改變了傳統倉儲物流的作業模式,打造了集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然導航等信息技術綜合的一體化智能物流倉庫,與智能倉庫(一期)、全天候碼頭組成一體化運營的無人化港區,成為云倉儲、無人車、智慧港的示范區,極大地提高物流效率和勞動效率。
寶鋼股份運輸部智慧制造從摸索到提速、從突破到奮進,展示全體運輸人輯志協力、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展現了鋼鐵冶金行業智慧物流、綠色物流的未來趨勢。
產成品智能倉庫(二期)
近幾年來,寶鋼股份運輸部遵行中國寶武“成為全球鋼鐵業引領者”的愿景和“共建高質量鋼鐵生態圈”的使命,積極推進智慧物流建設和自身兩個轉型(即“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轉型、“勞動密集”向“業務密集+技術密集”轉型)。在此期間,為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早應對上海市交通發展規劃給寶山基地帶來的影響,投建寶山基地產成品智能倉庫(二期)。
寶山基地產成品智能倉庫(二期)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靜態堆存能力10萬噸,車間共5跨,每跨長度240米,倉庫進入寶山基地產成品倉庫隊列,由運輸部負責綜合平衡。
該倉庫為寶鋼股份智慧倉庫的4.0版本,設計伊始即總結一期建設得失、優化總體物流布局。軟件系統上充分運用5G、RFI D、磁釘、激光等技術,實現物流要素數字化。通過智能算法對運輸資源和物流需求進行實時、精準撮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整個倉庫是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智慧物流的重要一環。
智能倉庫(二期)采用一期建設已成熟的全流程行車無人化作業模式。入庫主要采用有人駕駛框架車,出庫采用無人重載框架車和有人駕駛框架車以及社會車輛。延續一期智能化庫區定位,均由信息系統統一下達作業計劃指令,進而實現產成品的庫區、庫位選擇及搬運系統的智能化。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同時,降低勞動強度和人員風險,提升安全本質化水平,提高倉庫的空間利用率。
智能倉庫(二期)聯動項目
港機少人化
2017年,全天候碼頭船庫采用運行狀態數字信息與實時視頻疊加、全域視場監控等技術,實現港機遠程半自動作業,有效提高了鋼制品裝船作業效率,并通過采用自動化行車和自動化夾鉗,減少港機司機高空作業時間,地面也無需安排掛指工,實現了人機分離,讓司機徹底告別了以往40米高空長時間低頭彎腰操作的工作模式。2019年起,全天候碼頭港機成功實現“岸側自動、海側遙控、一人多機”的遠程少人化操作。
無人重載框架車
2019年,無人重載框架車開始試運行,通過技術攻關,在定位數據融合、環境感知、路徑規劃、進出框架曲線算法等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同年,通過“寶山基地寶日汽車板4號熱鍍鋅機組末端庫至灘涂倉庫無人車應用改造”項目,無人重載框架車率先在鋼鐵冶金行業實現工業化運行。無人重載框架車和現有生產工藝的無縫融合,有效降低了新技術應用門檻和成本。今年4月,寶鋼股份運輸部協同寶信軟件創新無人重載框架車導航技術,正式上線投用多線激光導航技術,大幅提升無人重載框架車作業的安全系數及行駛軌跡精確性,為無人框架車行駛范圍覆蓋全廠區道路提供有力支撐。無人重載框架車的應用,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智慧物流發展的全過程,致力于打造節能環保、綠意盎然的自動化港區。
車輛智能調度
2018年,產成品運輸車輛智能化調度系統開始上線試運行。該系統采用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快速整合資源、實時優化路徑、動態反饋信息,將廠內產成品運輸車輛的人工調度轉換為智能調度,徹底改變了以往通過對講機、電話人工調度的落后作業模式。物流、車流、信息流均以數據化呈現,由系統評估即時運輸需求,結合運輸計劃和動態反饋信息,精準撮合運輸資源要素,實現了“滴滴打車”式的智能調度,有效提升廠內運輸效率。2019年8月,運輸管理信息系統改造項目上線,由該系統傳達車輛調度指令,標志著運輸部框架車調度邁入智能時代。
智能倉庫(二期)的升級優勢
相較于智能倉庫(一期),智能倉庫(二期)在智能化、自動化以及無人化方面均全線升級。
一、實現云倉儲、無人車、智慧港高效聯動
與智能倉庫(一期)相比,智能倉庫(二期)對物流各環節間的協同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嘗試倉庫管理系統與無人重載框架車相結合 作業模式。投用6臺無人重載框架車配合倉庫作業,對發往全天候碼頭的裝船計劃實施無人車放卷、裝車指令,保障高效、安全、環保運輸,讓智慧化貫穿全過程。
二、滿足裝船、自提及轉駁三類出庫需求
智能倉庫(二期)通過倉庫管理系統、車輛智能調度、運管機系統三大系統相輔相成,探索并初步形成產成品智能車間管理模式的創新,保證三類成品出庫作業的安全高效。通過采用成品“收、發、存”高效運作的無人化、集成化系統,無人重載框架車物流配送能力得以釋放,大幅提升全天候少人化碼頭作業效率;通過運管機系統增加接口及智能成品車間、汽車、碼頭相關功能改造,實施框架車、社會車輛統一指令調度。同時,創新應用車輛進及出的識別系統,用以管控接駁區內車輛情況。
三、升級應用倉儲物流智能化系統
智能倉庫(二期)升級智能總調度,完成整個廠內倉儲物流信息鏈共享,數據串聯上游倉庫的同時,打通下游碼頭,實現廠內倉儲物流整體智能管控。不僅如此,新增行車智能運行系統,區別一期的單行車單框架運行,二期倉庫行車實現多任務、多行車協同作業。行車運行系統可按作業優先等級、位置優先等級、行車的空閑狀態判斷行車作業對象先后。智能倉庫(二期)5跨共配置10臺行車,全部采用無人行車全自動系統,實現行車的無人作業和智能成品車間的自動化管理。
四、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倉庫吞吐效率
廠區倉儲物流升級的核心出發點是適配鋼鐵制造節奏、減少勞動力需求。智能化帶來的物流成本下降成為廠內倉儲物流運行智慧化的主要優勢。一體化運營的無人化港區大幅度節約了人工成本,在增加了倉庫吞吐量的同時,提高了公司的經濟效益和智能科技化水平。智能倉庫(二期)在滿足倉庫正常工作節奏的前提下,實現倉庫日常出入庫任務的自動化、無人化,大大減少和避免了人工錯誤,同時提高勞動效率,并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物流服務。智能倉庫(二期)項目投產后,物流效率較智能倉庫(一期)提升30%。
項目建設“高能級”人才成長“加速度”
2019年,寶鋼股份運輸部制定《智慧物流TBT(“Tr a nsBr a i n”Tea m)人才培養三年行動計劃》,對選人用人進行系統策劃、分類培養,通過項目實踐加速人才成長。
自運輸部智能倉庫(二期)項目建設伊始,運輸部即要求項目團隊自主集成、自主調試,并劃出兩跨由TBT團隊來獨立完成系統集成和調試。
TBT團隊成員全程參與無人化行車碼頭上岸、現場組裝和數據校驗等環節,精心策劃、及時跟蹤、細致安排。他們夜以繼日忙碌在智能倉庫(二期)現場,把堅守的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實干動力。
TBT團隊成員從設計、建設、設備安裝調試等多個維度入手,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與時間賽跑,加快建設進度。產成品行車制造周期一般為6個月,為了確保按節點能夠部分投運,TBT團隊大膽提出對部分無人化行車自主調試、自主集成的想法。他們圍繞“質量為主、進度受控”的目標,開始無人化行車緊張調試,積極協調寶信軟件、二十冶等各方力量,借助“天天讀日課會”的平臺,實現安裝施工與動態調試的同步開展。針對行車吊梁設計不足,團隊成員迎難而上,擬定了“吊梁配重平衡”改善方案。根據方案制作配重材料,指導現場施工,對實施后效果測試跟蹤,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整改,確保了行車整體調試進度。經過努力,不僅達到了項目的節點和指標要求,整個團隊的技術能力和系統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為后續適應智慧制造發展的設備管理和工藝管理夯實了基礎。
全力以赴確保項目順利投運
寶鋼股份運輸部智能倉庫(二期)項目于2019年5月30日開工建設,今年1月15日中間三跨交付生產、開始試運行。用時僅7個半月,比常規工期節約3-5個月,有效緩解了春節及疫情期間倉庫存儲壓力。今年6月中旬,經過5個月科學測試和監控,智能倉庫(二期)項目按期投運。
為加快施工進度,項目團隊在建設期間使用了三維BI M建模技術,避免鋼結構加工以及安裝出錯,大幅提高了安裝精度及效率。同時,寶鋼股份運輸部合理組織人員和機械,嚴控各工序節點,組織天天讀,使甲方、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等全面參與,及時協調解決項目中問題,確保工程總進度。
運輸部為控制鋼結構制作質量,安排專人駐鋼結構制作廠進行監督,并運用網絡技術遠程監控結構件制作,嚴查工序質檢記錄,管控制作過程,并將相關鋼柱安裝復測軸線、垂直度等各項參數制作成二維碼粘貼在安裝構件上,以便安裝人員檢索,降低錯誤的同時,加快項目進度。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二期庫鋼結構完成上海市金鋼獎預申報,驗收專家對本項目鋼結構制作安裝給予高度評價。
在施工中,項目內高空作業及立面交叉作業是面臨的最大難點。在完成鋼結構施工安全專項管理方案論證后,項目團隊在現場設置了鋼結構安全體驗區。高空作業人員須經高空測試合格后方可進行現場作業。現場危險源辨識及安全交底等設置了二維碼展示看板、高空高危作業實施專職安全員監護,并配備無人機對高空施工作業安全實施監控,及時糾正高空違章作業。項目開工至今無輕傷及以上事故發生,并兩次榮獲寶鋼股份樣板工地榮譽稱號。
信息來源寶武新聞中心,如轉載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