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中國日記·8月20日 | 從寶武馬鋼看新中國鋼鐵工業成長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20-08-20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調研。他前往中國寶武馬鋼集團,走進生產車間,了解企業復工復產和經營情況。
馬鞍山,其實是漢語中一個常見的地名,只要是長得像馬鞍的山坡,都可能被叫做馬鞍山。而在這里,有個美麗的傳說:項羽棄愛駒烏騅馬自刎而去,烏騅馬通人性翻滾自戕,馬鞍落到此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得名。
但,馬鞍山人常把“先有馬鋼,后有馬鞍山”掛在嘴邊。馬鋼,2019年9月與由寶鋼集團、武鋼集團合并組成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成為產能規模近億噸級別的“鋼鐵航母”。疫情期間,馬鋼比較早的復工復產,實現了產量和營銷收入的同比雙升。承載著馬鞍山人記憶和驕傲的馬鋼,無懼風雨,揚帆起航。
1958年,馬鞍山鋼鐵公司成立,與武鋼等構成中國鋼鐵工業“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成立不久,它便為國爭氣,脫穎而出。1963年,馬鋼成功軋制出中國第一個車輪輪箍,結束了中國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與大慶油田開發、萬噸水壓機研制、原子彈爆炸并稱當時工業戰線的四大喜訊。
改革開放后,包括馬鋼在內的許多老牌大型鋼鐵企業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和資源等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為提高生產率,許多企業還開始了生產體制上的探索。1993年馬鋼成功實施股份制改制,被譽為“中國鋼鐵第一股”。改革釋放出強大內生動力,鋼產量實現了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96年,我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躍居世界第一位。且自此,一直保持。
進入新世紀,我國鋼鐵工業繼續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但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優化、生態環境約束等影響,鋼鐵需求不斷放緩。2013年至2015年底,我國每年生產的鋼材大約有四分之一賣不出去。鋼鐵價格最低時每斤賣到1塊6毛錢,鋼材賣出了白菜價。
化解產能過剩成為鋼鐵行業面臨的首要任務。2016年至2018年,我國鋼鐵業累計壓減超過1.5億噸產能、全面出清1.4億噸“地條鋼”,提前完成5年化解過剩產能目標。馬鋼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于2017年開工建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重型H型生產線,打造國內首家全系列規格H型鋼生產企業。國家大劇院、港珠澳大橋、肯尼亞蒙內鐵路工程、俄羅斯YAMAL天然氣項目……都有它的身影。
近日美國《財富》雜志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并購重組后的中國寶武鋼鐵首次躍居全球鋼鐵企業第一。
“每一塊鋼鐵里,都隱藏著一個國家興衰的秘密。”從這些鋼鐵工業鳳凰涅槃式的發展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力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文字 張寒 設計)
信息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如轉載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公司。